您当前的位置:埇桥区人大 > 代表工作 > 代表联系群众

代表联系群众

创业致富求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8-24 15:47:29

“说光明唱光明,我说光明您听听,环村路宽又长,高楼盖在路两旁,新农村真是强,出进方便真亮堂,新家园新气象,百样鲜花真是香,扒旧房盖楼房,腾出地来种杂粮,增收入多打粮,村民收入一年更比一年强。”这是72岁的农民邱心强高兴地编了一首歌唱光明村美好乡村的顺口溜:

十年前,光明村是一幅贫穷落后的景象:几百户村民守着人均二亩来地生活,老房屋低矮杂乱,垃圾到处有,污水满地流,晴天一身土,雨天路难走。而现在,这里土地开阔平整,大棚整齐划一;街道平坦宽畅,路灯俏立两旁;工厂机声隆隆,工人生产繁忙;楼房鳞次栉比,农家宽敞亮堂;环境整洁优美,处处如诗如画。2015年,光明村工农业总收入达4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余元。光明村脱胎换骨了,展现出新的面貌,而让光明村发生这奇迹般变化的,正是这个村的当家人、光明村党总支书记、雪鸽面粉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省九届党代表、市四届人大代表徐心华同志。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美好家园,先后荣获“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市优秀党员、“埇桥区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光明村也被省、市确定为小康示范村和美好乡村建设试点村等称号。

艰苦创业 做带头致富的模范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落榜的徐心华选择了南下上海打工,在一家餐馆做面粉搬运工。他发现店里所用面粉都产自河南、江西等地,而没有自己家乡的面粉,就暗下决心,将来要办个面粉加工厂。当时只有4万元资金,缺口很大,他便到处投亲访友,托关系,找路子,多方筹集资金40万元。在建厂期间,他丝毫不敢懈怠,吃住在工地。厂房建成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徐州、南京、山东等地购买机器设备,他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硬是把一套先进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在面粉销售期间,他和销售员一起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住着最便宜的招待所,吃着最简朴的饭菜,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东北的客户,并在长期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管理有方,诚实有信,质量过硬,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的面粉厂日渐红火起来,规模也不断壮大。2001年已发展为固定资产1100多万元,流动资金600万元,占地30亩,日产280吨,年处理小麦达5亿公斤,拥有多套面粉加工机械,以“雪鸽”“华创”“雪莲”等12个系列品牌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公司年产值近3000万元,纯利润150余万元,面粉远销黑龙江、内蒙、辽宁、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的三十多个大中城市。目前,受采煤塌陷区影响,雪鸽面粉有限公司正在异地重建,建成后日处理小麦将达600吨,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发挥优势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999年,他在群众充分信任中被推选为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依靠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建村办企业,组织劳务输出,大力扶持和带动群众致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之路。首先他结合自身企业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他通过邀请农业专家,给农民传授科学种田技术,利用国家小麦良种补贴、小麦高产攻关、玉米良种试验等项目,实行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等“五统一”措施,使全村的小麦、玉米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推广,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农户鉴定基地种植回收合同,每斤比市场价要高出2分钱,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与周边群众签订定单一千多份,发展小麦基地20多万亩,惠及农户1000多家,仅此一项农民每亩就可增收50元左右。为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规模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2009年,徐心华经过深入调查走访,征得村民同意,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4180亩,进行良种规模种植。目前光明村9000余亩土地全部实现流转,主要用于种植中药材、大棚蔬菜、良种繁育和发展休闲农业。土地流转了,村民既能获得地租收入又能到承包的土地上打工,村民徐怀仁高兴地说“我现在是既当地主又当长工”。

其次是利用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粮食中介销售组织。他先后帮助100多户农民购买了三轮车到周边村收购小麦,然后按每斤高出市场价3分钱的价格卖给面粉厂,仅此一项,每辆三轮车每年就可获纯利4000-5000元,全村可增加收入2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养殖和加工业。在徐心华的带领下,一部分养殖种植能手和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来,村民邢学柱想投资建一个养鸡场,但用地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徐心华知道后,一连十几次找到村民组负责人和一些村民协商建鸡场用地问题,又多次跑到土地部门协调有关事宜,又为其担保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经过二个多月的努力,一个投资近3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存栏蛋鸡近万只的养鸡场终于建成了。目前鸡场运行良好,年获纯利润十几万元。务工返乡青年袁茵创建“光明皮件厂”,总投资1500万元,就地转移农民工100多人。与此同时,徐心华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他多次自费北上北京、山东,南下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考察用工市场,搜集用工信息,第一年就输送劳动力129名,现在光明村每年都有近300人在外务工,全村每年仅劳务收入一项就达200多万元。

回报社会 无私奉献一方百姓

“当干部,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就是要解决那些群众最难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徐心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徐心华从修路做起。邢家庄至徐家庄的路是砂石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坎坷不平。他拿出7万元,又动员本村运输户每人拿出2000元,修成了一条长2.3公里,宽4米的柏油路。2006年,他又出资30余万,把路铺为水泥路。群众高兴地说:“多年修路的梦想,是心华书记帮我们实现了,不让我们掏一分钱,还修了水泥路,真是我们的好书记啊!”十多年来,徐心华为村铺设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新村等,从自己的企业里拿出了400多万元。2010年,村两委决定彻底治理黄沟河。考虑到沿河两岸的小麦和树木损失太大,涉及100余户农民的利益,村两委决定分期分段治理。议题提交议事会讨论,代表们一致要求全程治理。徐心华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新建了黄沟节水闸,开挖和疏浚了13条中小沟,修建了石拱桥15个、涵管桥100余个,建成了自喷式示范田600亩。100余户农民没要村里的一分钱补偿,没有一户农民有意见。徐心华深有感触地说:“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另外,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他还要拿出几千元钱到村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平时还经常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凡是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的,他都会拿出钱来给予奖励。对村里的特困户,他更是记在心里,除了直接送钱送物外,还主动“联姻”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迅速致富,老百姓都夸他是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老百姓的“贴心人”。

建言献策 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徐心华深感责任重大,他牢记嘱托,不负重望,切实履行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忠于执行代表职务。几年来,他积极参加人大各种会议,认真审议有关工作报告,投好每一张“神圣的票”,积极主动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小组活动和一系列视察、调研、评议等活动。每次活动,他都能做到人到、心到、口到,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不闭目塞听,审议讨论发言积极,会议表决严肃认真。在依法履职中,努力做到工作有能量,发言有质量,建议有份量,积极参政议政,为宿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再者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做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几年来,他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了解民情,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在每次市人代会前,他都要围绕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议案、建议,为出席人大会议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为酝酿、起草、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案和在会议上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几年来,他已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塌陷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十余件建议案,均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他常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做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言人。(李文)